“一区一站”推进全生命周期全域通办

2023-10-27 12:01   来源: 互联网

为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济宁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1113”服务模式,推进审批服务领域放管结合信用体系建设,推出更多“零收费补贴增值服务+‘经心护航’助企行动”等硬核惠企措施,进一步明确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推进措施,抓好任务落实。

一、叫响“1”个“经心服务”党建引领营商环境品牌。

依托“经心服务”联盟,开展“全流程营商服务”。会同“经心服务”联盟各成员单位,对3类服务对象分别开展全流程闭环服务,全面使用“好差评”系统,让每个市场主体在我区时刻享受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其一,对所有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市场主体,提供咨询引导和“一次办好”、惠企政策宣传兑现服务,并与服务对象建立“亲清关系”,为其参加营商环境评价打下基础。其二,对在服务过程中有其他疑问或诉求的市场主体,坚持首问负责制和一次告知制,接待部门能解答或办理的第一时间完成,需其他部门解答或办理的转交有关部门窗口完成,确保有问有答、有理有据、有始有终。

二、打造“1”个开放型、体验式“申审融合”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区样板。在原有企业开办专区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专区建设,探索打破传统窗口后台模式,打造开放型、体验式“申审融合”综合服务区,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中的各项需求,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汇总集成“我要开饭店”“我要跑运输”等高频服务事项,通过流程再造、精简材料、压缩时限、集成服务,实现“证照联办”“一窗通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重复提交材料等痛点难题;审批人员走出后台在综合服务区开展审批活动,实现了与群众零距离当面审批,审批过程全程可见,从而能及时发现、指导群众申请材料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整改措施,审批环节少、群众体验感好、申请和审批效率双提高;转变工作思路,变“项目围着审批走”为“审批围着项目转”,主动作为、一线帮办,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申审融合”专区让企业在高参与度中深切感受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提高认同度、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建立“1”套企业全生命周期流动服务工作站机制。

推行“经”心服务红马甲流动工作站服务。擦亮“经”心品牌形象,以“请进来、迎出去”的精神,构建常态化主动服务体系。成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站专班,配置服务车辆、便携设备等,统一形象标识,通过业务指导、核查复查、政策宣传、回访走访等,深入开展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实现助企服务“零距离”。对特殊群体申办办理业务,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和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提高特殊人群办事便利度,“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政务服务改革的便利;提供免费送证(照)上门服务,变以往坐等群众上门办证领证转至主动上门服务,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紧急情况等提供送证上门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加强精准服务,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实现“找政策”和“政策找”的叠加双向互动。在走访中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座谈,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科研工作计划、人才需求等情况,并细致解答企业提出的疑问,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进一步知悉省、市、区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惠企政策。

四、实施申请端、审批端和全程服务“3”大创新改革举措。

在申请端,开展辅助申报、帮办代办、孵化指导“三合一创业顾问”服务,实行灵活机动“肩并肩”圆桌式专属服务,实现办理流程企业可视可查,提升企业参与度和获得感。

在审批端,优化“信息中心”模式升级为区级“集审中枢”,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熟练、具备审批资格的审批队伍,通过科技赋能和信息科技手段,实现全域通办、一体同标,科学承接并行使审批职能,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克服审批人员不足的劣势、借助业务系统不受空间限制的优势,对派驻两镇大厅人员进行规范指导,疑难问题综合研判,实现市场准入每笔业务政策一致、规范统一;二是开展“轮岗”交流、每周派出人员到乡镇进行业务指导,业务传帮带、人人都是“多面手”,实现了市场准入业务在区、镇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均可办理;三是业务办理“区镇同标”,制定“一次性告知单”和工作规范,统一申请材料清单、指导意见、补正材料规范、查看要点等,实现商事登记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开展“全程服务”模式。成立一对一服务保障专班,提供手续办理、施工环境维护等全流程服务,确保各审批环节限时办结,提升项目落地、建设速度。事前,开展上门服务,搞好政策宣传,指导帮助项目主体提前准备审批材料。事中,实行帮办代办,开通绿色通道,积极稳妥通过“承诺制、容缺办”高效完成审批事项。事后,保持密切联系,强化信用管理,提醒督促有关项目单位及时兑现承诺,补齐法定要件,共同构建诚信政府、法治政府。


责任编辑:郭林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东方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