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运河描绘了一个新的愿景

2020-09-28 16:14   来源: 互联网

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配套规划特别记者招待会,国家发改委与中共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文化旅游部、国家文物管理局共同重点宣传大运河相关配套规划。他还回答了有关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河流系统的管理和管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文化和旅游业的整合和发展以及大运河沿线八个省(市)计划的执行等问题。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全长近 3200 公里。大运河文化融合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阳、吴越等优秀的区域传统文化元素。


四个专项规划编制如下: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统筹大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活态传承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项规划》,研究规划以大运河沿线水,航为核心,适宜河段优先实现旅游通航的《大运河水系治理与管理专项规划》。" 以生态指标为核心,推进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空间管控的《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以文旅融合为核心的《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创新推进大运河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品牌打造


此外,京津冀、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大运河沿线 8 个省(市)重点重点,分别制定了大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省级实施计划,目前已正式发布了四项专项规划和八项地方实施计划,形成了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 "四梁八柱" 规划体系,基本完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顶层设计。


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和考古部门负责人介绍,"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特别计划" 列出了大运河沿线与其历史文化价值直接相关的 1200 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列出了 368 件具有代表性的大运河文物和 450 多件国家级无形物品作为规划和保护的重点。

在总结国内外运河遗产和线性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大运河区别于一般文物的活态特征,凝练大运河保护理念,制定保护利用监测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大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调查,建立健全文化遗产数据库,数字资源库和监测预警平台;编制或修编大运河相关保护规划,细化保护利用措施,明确空间管控指标要求;强化安全监管,推动文物执法督察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警转变,全面提升大运河文物安全和保护水平指导各地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一批重要大运河考古研究,保护修缮,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提高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围绕 "亭"、"遗址"、"文物"、"产品"、"神" 等 8 个方面制定了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并对国家和省级进行了区分,并安排了中央预算的适当投资补贴。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继续进一步完善和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密切关注一些重大文化项目的研究和规划,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联合建设和共享,早日实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东方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